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大家都有所关注的问题千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被指无照经营,利益输出是主因等进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被指无照经营
安全漏洞将为非法网站、P2P平台等留下资金腾挪空间
自第三方支付诞生之日起,其便捷的模式与暗藏的风险便一直并存。今年来,被曝光的第三方支付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无证经营的现象尤为突出。
一周来,多位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第三方支付市场无证经营多以“二清”公司(指POS机的结算款并非直接支付商户,而是由一家第三方公司“二次清算”后再划出)的形式存在,目前国内“二清”公司已超过2000家。
记者核实得知,无照经营的公司至少超千家,除了“二清”公司以外,一些无照公司还打着有照公司分、子公司的名义,借资质开展业务,并与有照公司进行分成。
事实上,记者查询央行系统发现,国内真正具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仅267家,无证经营的企业远超有照企业。
“牌照难办或许不是主因。”5月11日,一位支付行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一些非法网站的支付业务,P2P平台暗地进行利益输送等,无证经营其实就是为了钻空子。
不过,上述乱象或许很快会得到遏制。4月份以来,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5份文件对第三方支付市场进行规范。近日,央行与14部委联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对无证开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清理。
“二清”公司超2000家,有支付牌照公司仅267家
王华(化名)曾是河南郑州一家经营预付卡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员,主要负责商户维护和签约。
“我们是靠用户到商户店里刷我们的预付卡,然后从用户刷卡金额里提取费率来盈利,和银联的模式是一样的。”5月10日,王华告诉记者,“我们没有互联网支付权限,所以没有线上的业务,线下也只限于与商户合作。”
所谓的与商户合作,目前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为商户提供POS机,一种是给商户的POS机装上公司自己的支付程序。王华透露,公司有专门的POS机采购通道,“POS机的发行需要国家认证”。
王华告诉记者,目前支付行业经营困难,效益不是太好。
不过,经营困难并不是行业内最突出的问题,多位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第三方支付行业目前存在大量无证经营和违规经营。
“这种无证经营的现象大多存在于‘二清’公司,他们没有支付牌照却实际在从事支付业务。”5月10日,一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二清”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家。
记者从多位行业内人士处核实得知,市场无照经营的公司至少应该超千家,除了“二清”公司以外,一些无照公司还打着有照公司分、子公司的名义,借资质开展业务,并与有照公司进行分成。
事实上,记者查询发现,真正在央行系统登记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即“支付牌照”)的公司仅267家。
资料显示,自2011年5月以来,央行先后发出了8批共270张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已有三家机构因严重违规被注销了支付牌照,分别为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此外,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也于今年1月5日被央行注销了互联网支付许可,同时要求停止对黑龙江、吉林等12个省(区、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或为非法网站提供支付通道,无证经营带来安全风险
“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的,或者支付机构超出《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限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都是不合法的。”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玉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既然违法,为何还有这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选择无证经营呢?
“牌照难办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凡一个正常经营的公司,如果想真正从事支付行业,肯定会想办法申请支付牌照,无证经营其实就是为了钻一些空子。”5月11日,一位支付行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上述行业内人士介绍,一些非法网站,他们在交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的信息被监管部门获取,往往会选择一家隐蔽性较强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合作,收款、付款都通过这个第三方支付公司。
“如果非法网站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话,就会变得更加隐蔽,打击难度将增大,会给社会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马理对记者介绍。
此外,另有行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支付市场上还存在一种隐蔽性行为,即支付公司与P2P平台进行合作。有些P2P是没有自己的支付通道的,他们会选择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合作,相互进行业务交叉,但并不一定告知P2P平台客户。
此前曾有媒体曝出,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挪用备付金来理财或者做其他经营项目,一旦投资项目出现问题,资金链容易出现断裂等问题,无法及时完成对特约商户的资金结算。
“无证经营的支付公司,账户、资金等完全脱离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存在巨额套现,导致出现如卷款跑路、不能按时结算给商户、在消费者付款后引发维权纠纷的问题。”5月10日,澄泓研究IT工作室分析师齐建霖对记者表示。
马理表示,无证经营可能带来网络安全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卷款跑路风险、洗钱风险、挤兑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齐建霖表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支付牌照申请比较严格,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质根本达不到条件;二是支付机构数量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办理牌照需要花费时间和资金成本。
“不少没有牌照的公司通过正规公司提供的渠道做清算业务,并与正规公司分享利润,却游离在监管之外,这导致了很大的风险,有可能给投资人造成损失。”马理表示,“严管是肃清市场的一种表现。”
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需“监管+创新”
一个月出台5份文件,可看出监管机构对规范和整治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决心。
记者注意到,除了严格清理无证机构外,《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还提到“一般不再受理新的机构设立申请”,也就是说央行可能不再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放支付牌照。
这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已有267张牌照,已经太多了。而国内具有支付资质的企业里,真正有盈利能力的也就三五家,牌照资源面临巨大浪费。”齐建霖表示,“不再放开申请门槛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不过,马理等金融专家则表示,监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审核和监管机制,而不是采取不发放牌照这种“严管”方式。
“短期内来看,不再发放牌照似乎是偏正面,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催生更多的寻租,如“二清”公司暗地里发展等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不能简单禁止,应当与时俱进,规范发展。”马理表示,“从长期看,金融创新的大潮势不可挡,监管与创新应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记者从上述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支付行业的利润空间有限,众多公司从事该行业其实是看中了支付背后隐含价值属性。
“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具有互联网属性,其中一点是支付有数据,即大数据。”该行业人士表示,“基于这个数据,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广告推送、客户需求开发等。”
“现在不再发放支付牌照,一些机构只能通过收购的形式来获得牌照从而开展支付业务,在保护自己公司数据的同时还能拓展其他的业务。”上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此轮整治或将加快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速度,通过市场调节完成牌照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要让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等待市场的成熟。“目前业务类型还较单一,网络支付、收单业务和预付卡业务为主流,盈利空间均有限。”
齐建霖等分析人士称,经过金融创新和行业洗牌,技术实力强、安全性高、真正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企业将逐步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
以上即是关于千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被指无照经营,利益输出是主因等问题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要是有最新消息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的。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