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假货泛滥!农村假货为什么会这么多?

发布时间:2017/10/23 13:33:00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乡下,各种假货横行。

01

       在我国广大农村,经常可以看到下面这样浑水摸鱼的商标。

       像这个“粤利粤”(看仔细咯,是“粤语”的“粤”),真的抓住了中国象形文字的特点,不仔细真容易看成品牌货“奥利奥”。

       “洽洽瓜子”居然有了兄弟“治治瓜子”!

       你稍微不注意,就会看错!

       这个“金龙油”真能以假乱真了。

       这些商品抓住人容易疏忽的弱点,来了个偷梁换柱,把“椰树”写成了“椰对”。

       只要稍一不留神,就能把“康师博”看成“康师傅”。

       下面这个山寨货就更莫名其妙了,简直是对“六味地黄丸”的侮辱。

       这些山寨生产厂家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六个核桃”居然派生出很多兄弟。

       “六颗核桃”还算靠点谱。

       “大个核桃”“六品核桃”“大果核桃”也能蒙混过关。

       但“七个核桃”“九个核桃”“六亿核桃”就太夸张了!这简直是在向正版六个核桃宣战!

       即便是造假也要走点心呀,怎么这样肆无忌惮?

       当然这样的商品在城市里面是很少出现的,可以当成笑话,但在农村市场竟然泛滥成灾了。

02

       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特别逢年过节,过期食品翻新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

       有次,我带孩子回农村老家探亲,老人心疼孙子,把自己舍不得喝的几罐“王老吉”凉茶拿出来。儿子接过凉茶,哈哈哈大笑起来,我有点生气责怪孩子不礼貌,儿子把易拉罐给我,我一看上面写着“王老古”。

       老人有点不好意思了,歉疚地说:“这是在村口老张家开得小商店买的,老眼昏花的没有看清楚,怪不得那么便宜呀。”父母的心意我领了,但是内心却隐隐作痛。

       想去找卖货的人理论一下,老人急忙拦住:“都是街坊邻里,沾亲带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点小事闹翻了,多不好呀。再说也便宜,他又没有坑我钱。”

       因为怕把孩子喝坏,又不能辜负老人的好意,我就把这几灌“王老古”喝完了。还不难喝,很甜,估计就是用甜味素和色素兑成的。

       后来转了几天,居然发现村里的小商店卖的几乎没有什么正规品牌,而且村里人早就习以为常了。

       毕竟老家在山区,还不富裕,村里人也不会舍得花几元钱去买正品的。特别看着村里的孩子,津津有味吃着“三无”小食品的时候,内心不由担忧起来......

03

       平心而论,孩子吃的几毛钱的零食口味真不错,我吃了也有一种欲罢不能、吃完还想吃的感觉。

       因为添加各种增味剂、甜味剂及香料,口感很好,比纯天然食品更有滋有味,加上价钱便宜,深受山区孩子欢迎。即便在城里,小学的校门口这样的食品也很市场。可这样的食物对孩子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为了使食物不变质,厂家往食物里面增加了防腐剂、亚硝酸盐等,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来使用,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但是在那些简陋的小作坊里面,能按照技术标准生产么?如果一旦过量,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现在的食品为了降低成本,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色素。人工色素是否对孩子有危害至今尚有争议。有种观点认为:日落黄、柠檬黄、淡红色素、丽春红、喹啉黄及诱惑红等6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毒性“堪比含铅汽油”,对部分儿童有“一定”影响。

       1970年代,儿科医生本杰明?法因戈尔德首次宣称儿童的行为与食品色素的摄入有关。2001年,日本岩手大学在用含诱惑红的食物喂养怀孕的老鼠时发现了DNA损伤。200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色素与儿童多动症的既往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合成色素与儿童多动症存在相关性。

       2007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者们对153名3岁儿童和144名8~9岁儿童进行了研究,它们将这些儿童随机分组,并让他们分别饮用A、B两种含有人工色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的饮料,或不含这些成分的对照饮料。结果发现,饮用含人工添加剂饮料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更多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这几种色素和防腐剂成分可能增加儿童多动症的风险。

       这些研究成果无法确定试验结果究竟是由其中的哪些成分导致的,缺乏严谨的科学数据论证,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对人工色素安全性的评估中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这几种色素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但是同时指出,1~10岁的儿童的确可能会有更高的暴露量和安全风险,出于对儿童健康的谨慎考虑,还是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

       在美国,“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也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申请,要求FDA禁止8种色素,同时修改这几种色素的安全限量ADI值。

       每当孩子吃完这些零食,手上、嘴上都沾满新鲜的颜色,如果按国家规定标准使用人工色素,或许危害没有那么大。可那些黑心小作坊在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情况下,谁能知道他们往食物增加的色素到底是什么。

04

       更令人担忧的是,小作坊恶劣的生产条件。

       他们厂房简陋,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操作过程不规范,极容易造成食物的铅、铝污染。

       儿童大脑正在发育,神经系统处于敏感期,在同样的铅环境下吸入量比成人高出好几倍,受害极为严重。铅中毒则会出现发育迟缓、食欲不振、多动、听觉障碍、注意不集中和智力低下等现象。严重者造成脑组织损伤,可能导致终身残废。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含铅涂料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主要触发点”,世界上,每年儿童铅接触所导致的新增智力残疾人约为60万。

       如果厂家黑心,往食物里面增添含铅的工业颜料,后果就不堪设想。

       含铝的添加剂可以使膨化食品、面包更加蓬松。如硫酸铝钾可以使油条变得松软可口,铝色淀可以使食品中的色素更加稳定,颜色更诱人。

       但含铝添加剂一旦食用多了,直接毒害人体的中枢神经,它可以多层面地损害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智商发育和心血管系统。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修订为每公斤体重2毫克。

       在无严格的技术监控下,这些简易的作坊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可想而知了。

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农村买卖假冒伪劣食品的人并不了解这些知识。

       现在,农村大部分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文化层次不高,加之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不了解这些山寨产品的危害,贪图便宜,对产品真伪辨别力不强。

       再者,农村市场点多、线长、面广,基层执法部门执法半径过大,一些乡镇日常监管经常处于“空档”。

       最后,农村的社会结构形式还是以前的“熟人社会”,碍于情面,受到侵害后维权意识淡薄。

05

       这才让不法厂家商贩的有了制假卖假的“温床”,农村市场正在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承接地”,所以,在大中城市几乎无所遁形的问题食品,却在农村市场遍地开花。

       除了“大白免”奶糖、“红午”饮料这些食品外,还有什么“周住牌”洗衣皂,“日猫”肥皂,“海乙丝”洗发水,“小夭鹅”洗衣机等等日用品,这些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寨产业链。

       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名字看起来像个笑话,但是这样的荒唐却在扰乱着农村的市场秩序。

       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正面临严重威胁,谁来救救他们?

       只有提升农村居民质量意识,构建完善的农村商贸体系,健全多维一体的监管体系,才能让这些“笑话”不在成为文明社会的笑柄。

       那些厂家不要把自己真当成李逵,李鬼就是李鬼,即便“上山下乡”,也还是个“山寨”货。


推荐货源
微商厂家直供货源

上一篇:新手如何开好一家服装店:四大坑要注意

下一篇:外贸服装进货渠道有哪些 原单服装如何分辨真假

分类栏目
批发市场进货攻略 市场行情 开店心得
网上进货 微商货源 电商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