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的周末,一则关于淮海路太平洋百货即将关门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引起舆论关注。随着电商不断蚕食实体商业的份额,传统百货商业难维持。
曾是逛街约会圣地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这家位于新天地附近的中高端百货商场,曾是逛街约会的圣地。但近年来,随着电商不断蚕食实体商业的份额,大体量的一站式购物中心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促使坐拥黄金地段的淮海路太平洋百货也和很多传统百货商场一样进入了萧条期。
据上海媒体观察,即便是周末的逛街购物高峰期,这里也门庭冷落,客流稀少,原先一楼聚集的国际一线化妆品牌大多已换成二三线甚至是杂牌军。
是撤是留还在谈
对此,商场负责人回应说,目前撤柜调整的是六楼,其他楼面仍正常经营。但他承认20年租约将在明年到期,是续约还是关店,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上海《青年报》7月4日引述商场发言人进一步辟谣说:“正好由于我们六楼男装品牌在调整,所以看上去有些空,其实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
发言人说,是撤是留还在谈判,目前仍在招新租户,具体结果9月之前出炉。
面对市场冲击,太平洋百货方面表示,正在不断借鉴购物中心业态,积极转型自救,通过增设餐饮区域,提高餐饮比例,或引入儿童教育及娱乐等商户来聚集人气。
不过,有业内专家并不看好其发展,因为时隔20年重签租约,原本已显颓势的百货商场可能面临租金暴增、成本大涨的问题。
事实上,上海百货业近年一直摆脱不了衰落的命运。仅淮海路商业街就经历了多家知名百货商场的歇业或调整,包括二百永新、华亭伊势丹、连卡佛、第一百货淮海店等。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早前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百货店聚客能力落后于其他渠道,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20.5%减少到个位数。
数据也显示,接受调查的80家规模较大百货企业去年的销售总额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却下降12.05%,销售利润率下降19.53%。
传统商场无特色难聚人气
上海市商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指出,不少百货商场经营状况都不尽如人意,没有特色,难聚人气,已成行业顽疾。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则分析,相较于传统百货商场,互联网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省去了实体店空间。而传统百货业无法体现信息社会的优势,导致其出现生存危机,最明显的弊端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商家生产信息和顾客需求信息间建立联系。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百货业“闭店潮”仅仅是个开始。当深度接触互联网的“80后”、“90后”年轻人真正成为消费主体,或许才是传统百货业噩梦的开始。
专家建议,百货商场积极改变传统商贸模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价格、产品、物流方面优势,线上线下融合,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模式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