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源资本主办的2017生活方式变革大会上,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在和缤果盒子CEO陈子林的对话中,提出了这样几个公众关注的问题:“无人”价值有多大?减掉“人”又怎么样呢?没有人就没有服务,无人便利店的体验真的好吗?
“我们并不是要跟有人店去PK,我一直讲,无人便利店是通过机制的创新可以给你多一种选择,可能是一个新物种、一个新渠道,”陈子林坦言。
陈子林是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的师兄,曾在移动地图、生鲜电商领域连续创业。
在沙漠里头也能生存
第一个缤果盒子于2016年8月落地,截至今年9月28日,缤果盒子在全国22个城市共落地了158个盒子。该公司于2017年7月3日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当时陈子林曾豪言“做好了规模量产的准备,预计一年可完成5000个网点的铺设”。
9月底,陈子林表示,目前有上千个盒子等待落地,悬而未决的原因是产能;此前的大约半年时间里,缤果盒子都在打磨和改进盒子的拼装方案,使得未来产出的“宜家式盒子”运输和组装成本更低,配备有硬件升级的条件。缤果盒子称到今年年底盒子的产能可达每月3500台。
陈子林指出,无人便利店的优势在于灵活和高效。他说:“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无人便利店)好像在沙漠里头就能生存了。什么是沙漠?就是在别人不能做生意的地方,就是流量很低的地方。比方说封闭的小区,因为流量没那么高,刚性结构(包含房租、水电、人力等)是无法让便利店存活的。我们用技术,在低流量的地方也可以开便利店,让消费者多一个选择的渠道,在半夜两点回家的时候,有一个24小时便利店随时开门等着你。”
9月28日,缤果盒子刚刚宣布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成合作,在人口低密度区域试验无人便利店。
无人便利店“轻”在何处
陈子林重新梳理了缤果盒子到底轻在何处:与传统便利店做横向对比,无人便利店的供应链成本不见得更低,但在前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即便是组织形式效率最高的情况下也要有2.5个人,看店的收银员实际有90%的时间是处于等待状态的,虽然这段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很低,但整个店铺仍然要支出超过1万元的管理成本,无人便利在店铺的前端省去了这笔成本,将其转移到后端,通过系统让4个人能同时看40家店。
陈子林也承认了目前RFID(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产生的成本,事实上,人工为商品贴标这种仍然原始的作业方法是否会折损便利店前端毛利,也是无人便利业态在成本结构方面广受质疑的一个点。此前,陈子林曾澄清,RFID只是过渡性的解决方案,且成本仍然是可控的。
两个星期前,缤果盒子刚刚推出了名叫“小范”的新解决方案,这是对提高无人便利店技术壁垒的一次尝试。“整个无人零售店是一个很大的智能设备,它既是一个消费的流量入口,也是一个大的智能终端”,陈子林解释,“小范”主导的盒子2.0用包括图像识别、超声波、传感器的多重交叉验证技术取代RFID;利用带有摄像头的动态货架,实时捕捉包含神态、动作在内的用户行为数据;利用动态货架上的显示设备提供针对个人的促销活动或价格变动信息等,使得“小范”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店员的职能,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应对不同消费者。
动态货架、图像识别两项功能将会在今年年内正式商用。缤果盒子尚未透露2.0版本盒子的成本。
缤果盒子快马加鞭兑现承诺之时,线上、线下零售巨头也在通过内部孵化、投资和战略合作等方式积极布局无人便利领域的各个赛道。对于如何处理与大公司之间的关系,陈子林表示,好赛道一定会有竞争,作为创业公司,缤果盒子现阶段首要任务仍然是打磨产品,在有了一定市场份额后可以再与巨头谈合作意向。“无人店也是传统零售巨头更低成本的前置货架,所以,合作的空间很大。”
徐炳东表示,零售业态在中国的发展已远超日本,走在世界最前列。
搞定供应链和运营是创业者的第一要务
作为缤果盒子的投资人,徐炳东曾在接受新零售智库专访时解释,纪源资本今年春季就决定投资缤果盒子,最看中的因素是他们的团队。缤果盒子进入的新型便利店赛道比办公室场景下的无人零售更加复杂,对创业者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要求更高,除了BD和资本外,供应链、运营、技术能力缺一不可,这也是新型便利店赛道竞争激烈程度低于办公室无人零售的原因。
目前,缤果盒子的优势包括签下的点位已经超过1万,在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自建的供应链,货损率低,一些盒子日营业额可达2000元,远高于800元的平均盈亏平衡点,同时在技术方面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整体解决方案。
徐炳东判断,无人零售领域创业第一梯队三个月后就会浮出水面,从中期看,有技术傍身、有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团队中期更容易脱颖而出。
一些投资人认为,无人零售领域创业应先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不必害怕烧钱,而徐炳东认为BD能力和扩张速度不是他考察的主要因素。随着创业公司布点的密集程度提高,对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点位较少、业务规模较小时,供应链不会成为明显的瓶颈,提效的难度较低,但当点位增加到数千乃至数万时,提效速度反而可能降低;另一方面,能否像预想那样真正通过数据分析和了解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零售服务,将成为无人零售创业又一道门槛。